近日,江南大学四个新学院
集成电路学院
智能制造学院(君远学院)
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
纤维工程与装备技术学院
正式成立!
新学院成立大会的盛况
一起来看看吧!
?
新学院成立大会现场
校党委书记吴正国,校长陈卫,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刘淼,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顾正彪、张影陆、堵国成,校党委常委、党委统战部部长朱飞出席会议,各职能部门、相关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相关学院主要负责人和四个新成立的学院师生代表参加会议。大会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倪松涛主持。
会上,张影陆宣读了《江南大学关于成立集成电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君远学院)、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纤维工程与装备技术学院的通知》以及相关学院主要负责人任命决定。吴正国和陈卫共同为新学院授牌。
自江南大学霞客湾校区开展建设以来,
学校同步启动校区学科布局谋划,
主动契合江阴经济发展急需重点领域,
经过筹建,首批四个新学院正式成立!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四个新学院吧
集成电路学院
集成电路学院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明升发展需求,依托地方优势明升,搭建校企深度协同的新型产学研实体平台,致力于高端专业人才培养、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合、校地融合、军民融合,创新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和明升服务的新模式。
在专业和学科布局方面,学院目前建有微电子明升体育app与工程、电子封装技术2个本科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140名;建有电子明升体育app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和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点,每年招收研究生约70名。学院的微电子专业创办于2002年,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硕士点创办于2003年,集成电路工程专业硕士点创办于2010年。学院始终秉承“立足无锡,服务江苏,辐射全国”的培养理念,已培养3000多名本科生和研究生。
未来,学院将紧扣学科内涵,发挥集成电路的多学科交叉特点;拓展学科外延,密切联系我校的多个相关学院,实现多技术跨界融合。以明升问题为导向,聚焦集成电路设计、微电子材料与器件、封装测试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形成以后摩尔时代集成器件研究为基础,以智能感知芯片、第三代半导体和先进封装为核心的研究特色。
智能制造学院(君远学院)
随着工业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国家对智能制造的重视日益增强。在全球范围内,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智能制造学院的使命是培养高水平的研究型、创新型、高素质的智能制造人才,为推动智能制造明升的发展做出贡献。学院现设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两个本科专业和机械工程、机器人工程两个研究生专业。
智能制造学院的前身君远学院在唐翔千先生和上海唐君远教育基金会资助下,依托机械工程学院办学,成立10余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深化改革,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院将全力致力为发展智能制造领域的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在铸魂育人上狠下功夫,争当守正创新的育人典范。在明升体育app研究上狠下功夫,争当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范。在成果转化上狠下功夫,争当服务地方经济的排头兵。
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
数字科技与创意设计学院是面向未来新兴领域与社会需求而建立的新一代设计学院。学院将致力于数字时代发展使命,基于江南大学原有设计学科优势,积极推进专业的优势延续与迭代转型,聚焦智能交互与数智设计、数字影像与互动媒体、数字时尚与服饰文化等创新领域,聚力探索数字技术赋能下设计教育、设计研究的新方法新路径;关注技术与人文谐调发展,倡导设计驱动的时代价值;积极推动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努力开辟数字时代设计学科发展的新赛道与新增长点。
学院将更加注重问题驱动、过程研究、技术赋能和学科交叉,致力培养具有专业前沿认知、数字技术应用、创新明升体育app素养、整合交叉能力与国际视野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学院将更加注重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密切关注数字技术在新经济新明升领域的设计实践与明升体育app研究,进一步凝练学科发展方向、汇聚人才队伍,构建面向新工科和新质生产力的学科新生态。
学院将更加注重国际交流合作,努力打造国际化教育与创新平台,积极投身国际设计教育协同与科研合作,营造开放多元的国际化创新设计氛围,展现数字时代背景下明升官网新兴设计教育的崭新形象。
纤维工程与装备技术学院
纤维工程与装备技术学院的成立,是学校对未来学科发展的重要布局,旨在响应国家战略需求,面向航空航天、交通运输、卫生保健等军民重点领域,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复合材料学科。
学院将秉承“立德树人,穷理致用;求真务实,至善至臻”的精神,坚持“能力为先、个性培养、多元复合、追求卓越”的育人理念。学院将实行本-研贯通式培养,为每一位学生配备校内导师,同时聘请航空航天等科研院所知名专家作为双聘导师,通过一对一导师制,实现因材施教;通过与国内外著名企业、行业龙头深度合作,构建“学校—科研院所—企业基地”三位一体的多元化实践闭环,确保学有所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将依托江南大学的国际交流平台,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以及知名企业建立合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国际交流机会,拓宽国际视野。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