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云核是分子云中致密的结构,被认为是恒星的前身。对云核的研究可以帮助理解恒星及恒星初始质量函数的起源。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钱磊博士、李菂研究员与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et Propulsion Laboratory,JPL)的Goldsmith教授合作,利用FCRAO观测的金牛座天区CO数据发现了765个云核,建立了目前连续天区中最大的分子云核样本,并对其质量函数和动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
近年来,分子云中云核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这不仅能帮助理解恒星的形成,也能帮助了解分子云的动力学性质。有研究发现云核质量函数和恒星初始质量函数的相似性,表明恒星可能以相同的效率从云核中形成,不过这个问题仍有争议。云核质量函数的研究需要一定数量的云核,大的云核样本可以帮助更好地确定云核质量函数。
分子云核是分子云中的探针,可以探测分子云中介质的运动。钱磊等人发展了一个新的湍流分析方法——云核速度弥散(CVD),并利用此方法分析了云核的动力学性质,发现CVD和云核间投影距离的关系和分子云中的Larson定律相似,表明云核随分子云中的弥散介质运动,恒星形成的反馈作用影响有限。
该工作已经被国际天文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ApJ)接收(预印本arXiv:1206.2115)。(来源:中科院国家天文台)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