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奥地利研究人员最新发布的联合研究成果显示,在全球还没开始变暖的情况下,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欧洲阿尔卑斯山冰川在气温下降的同时不停消退,这可能是欧洲在工业化阶段大量排放煤烟颗粒物所致。
记录显示,1860年至1930年间,欧洲处于一个小冰期的末期,气温下降约1摄氏度,但阿尔卑斯山冰川却消退约1千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研究人员对此一直困惑不解。
来自美国航天局、科罗拉多大学和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国家明升体育app院院刊》上提出,煤烟颗粒物可能是“罪魁祸首”。他们认为,1850年后,欧洲工业化进入迅猛发展阶段,大量煤烟颗粒物被排放到空气中。当它们沉降在积雪冻成的冰川表面后,会使冰川的颜色变暗,从而降低其反射率,增加吸热能力,最终导致积雪与冰川快速融化。
参与研究的因斯布鲁克大学研究人员卡泽尔说,研究人员在阿尔卑斯山数个地区钻探采集冰芯,获取了百年前冰川中煤烟颗粒物的含量数据,再结合当时的气温数据,利用电脑模型计算后发现,模拟出的冰川质量损失及时间变化曲线与当时实际记录的冰川消退情况“相一致”,这印证了上述解释。
论文共同作者、科罗拉多大学环境明升体育app合作研究所所长瓦利德·阿布达拉蒂说,这一发现揭示了影响环境变化的一些人类印记,提醒人们:“我们的行为对我们生活的环境具有深远影响。” (来源:新华网 林小春)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