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胶东两类金矿成矿机制问题,中科院地质地球所固体矿产研究室陆源演化与流体成矿学科组博士生文博杰及其导师范宏瑞等人,对胶东玲珑金矿田发育的两类金矿进行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对比研究获得了重要认识。该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国际地学期刊。
胶东是世界级金矿资源基地,金矿形成于短时间、大规模、高强度的金属巨量堆积。近年来,这一区域开展的研究工作集中在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时代、成矿构造背景等方面,但对区内普遍存在的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的成矿机制一直存在争议。
研究表明,不论是蚀变岩型金矿还是石英脉型金矿,成矿流体在成矿早期都属于中高温、富含CO2、低盐度的H2O-CO2-NaCl流体体系;主成矿期,成矿流体演化为中—低温、含少量CO2、盐度变化范围较大的CO2-H2O-NaCl流体体系。由于蚀变岩型金矿通常发育大规模的蚀变带,暗示成矿流体与围岩发生了强烈的水岩相互作用,这一过程改变了成矿流体的物理明升手机性质,进而诱发了金的沉淀。
研究对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的成矿流体特征和演化、成矿流体和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深度等内容进行了深入剖析,首次从成矿流体的角度对胶东两种类型金矿的成矿机制进行了对比,并应用流体包裹体组合特征的差异对不同类型金矿床的流体成矿机制进行了区分,对认识热液矿床的金属沉淀机制具有重要价值。(来源: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 冯丽妃)
《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 (2015-02-05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