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博士后李鸿威在合作导师、研究员杨小平的指导下,对我国现有沙漠/沙地的年龄数据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并对其古环境指示意义进行了探讨。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杂志。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占国土面积的40%。这些地区古环境记录相对贫乏,因此重建其环境变化历史对未来生态建设与荒漠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第四纪研究的难点之一。
此项研究认为,我国东部沙地的年龄记录相对较多,但时间尺度较短,多集中在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西部沙漠仅有零星记录,但部分记录时间尺度较长。在轨道尺度上,间冰期(阶)的记录相对较多,冰期(阶)的记录则较为稀少。近两万年来,代表不同沉积状态的年龄数量比例与气候背景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然而,在百年尺度上,近2000年来沙漠的年龄记录与其他古气候记录出入较大,其原因可能是释光年龄相对误差增大及人类活动对沙漠环境的影响增强。研究人员表示,还应注意到气候变化并非决定沙漠环境的唯一因素,地貌过程也会影响沙丘形成发育。(来源: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 冯丽妃 周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