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明升体育app下载 - App Store

明升体育app

明升体育手机版


 
来源:BMC 发布时间:2018/8/23 14:06:42
选择字号:
狼性研究?网络霸凌?狐猴与寄生虫?自杀者的挣扎 | BMC系列7月摘要

捷克斯洛伐克狼狗的基因组构成,精神分裂患者的认知行为疗法,欧洲青少年间的网络霸凌,狐猴在哪睡觉比较招寄生虫,还有自杀者的内在自我挣扎,尽在BMC系列7月要文摘要。

BMC Genomic

近年来人类对动物的驯化趋势越来越倾向于选择与动物的野生祖先相近的性状。捷克斯洛伐克狼狗(Czechoslovakian Wolfdog,如图所示)是喀尔巴阡狼与德国牧羊犬的杂交后代,很好地体现了这种选择性繁殖。Caniglia及其同事们在BMC Genomics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对捷克斯洛伐克狼狗的基因组进行了分析,并与其亲代种群(喀尔巴阡狼与德国牧羊犬)进行了比较。

研究对12只没有亲缘关系的捷克斯洛伐克狼狗与12匹没有亲缘关系的喀尔巴阡狼(个体间无亲属关系)的基因组进行了170k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然后对这些个体的基因型相互进行了比较,并与30个品种的355只狗进行了比较分析。虽然捷克斯洛伐克狼狗的基因组与喀尔巴阡狼或德国牧羊犬的基因组有所不同,但他们之间依然存在基因相似性。在捷克斯洛伐克狼狗的基因组中,有超过300个基因与祖先狼更为相关,而有超过2000个基因与祖先狗更相关。

有趣的是,更具体的基因分析发现,捷克斯洛伐克狼狗与祖先狼相关的基因和诸如面部狭窄,耳朵短小,下颚突出等形态特征相关,而与祖先狗相关的基因则更与诸如大脑发育,社交行为和认知行为等交流行为相关。

BMC Psychology

精神疾病的认知行为疗法(CBTp)已被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然而,CBTp对于核心精神症状(如幻觉)的疗效不太乐观,其对于患者的非症状后果(如生活质量)的疗效还有待探究。

Laws及其同事最近在BMC Psychology上发表的一项综合分析研究探究了CBTp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能力、抑郁情绪、生活质量等方面的治疗的有效性。该综合分析共包括了37项随机对照试验。

CBTp对精神分裂患者的能力治疗表现出轻度的有效性,但该效应不能持续很久。CBTp并不能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或生活质量。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CBTp对于无明显症状的精神分裂患者或许不是有效的治疗方案。

BMC Public Health

网络霸凌是指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实施的故意侵犯行为,包括社交孤立,散播流言和直接的威胁。网络霸凌在青少年中非常普遍。Athanasiou及其同事发表在BMC Public Health上的研究分析了欧洲八个国家中网络霸凌的文化差异及相关的文化因素。

来自德国、希腊、冰岛、荷兰、波兰、罗马尼亚和西班牙的12372名14至17岁的青少年完成了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涉及社会人口因素和网络霸凌。约有22%的青少年曾经历过网络霸凌,其中罗马尼亚(37.3%)的比例最高,西班牙(13.3%)的比例最低。网络霸凌还与内化问题(包括不合群,焦虑)和外化问题(如侵犯)的高发生率相关。

BMC Ecology

寄生虫能极大地影响宿主动物的健康。寄生虫的感染受温度,群体大小和饮食等因素的影响。Hokan及其同事在BMC Ecology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探讨了动物的睡眠地点如何影响寄生虫的感染。他们比较了两种夜行性狐猴:埃氏鼬狐猴(如图所示)和西部绒毛狐猴。由于这两者具有相似的饮食结构,栖息地相同,群体大小相近,且都成对生活,因此有利于特异性地分析睡眠地点的影响。

研究人员记录了26只埃氏鼬狐猴和22只西部绒毛狐猴的睡眠地点,并收集了它们的粪便,用于分析感染程度和寄生虫的种属。研究发现,埃氏鼬狐猴只在树洞中睡觉,并且会重复睡在同一个树洞中。而西部绒毛狐猴通常睡在树枝上,而且经常变换地点。粪便分析发现埃氏鼬狐猴排出寄生虫卵的概率是西部绒毛狐猴的三倍以上。

这些发现表明重复睡在同一个树洞会提升狐猴与寄生虫接触并被感染的机会。

BMC Psychiatry

自杀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每年会有超过800,000人自杀而亡。过去,论文The internal suicide debate hypothesis: exploring the life versus death struggle认为,如果一个人产生了自杀的念头,这个人在做出自杀决定的时候往往会在对生的留念(比如,对家庭)和死的绝望之间徘徊。最近Brüdern及其同事在BMC Psychiatry上发表的研究探讨了生存理由(reasons for living,RFL)与死亡理由(reasons for dying,RFD)在预测自杀未遂者的抑郁、自杀想法和自杀企图方面的作用。

研究人员对16名被送到急救中心的自杀未遂者进行了问卷调查,测量了他们的抑郁、自杀想法、生存理由和死亡理由。研究结果显示,虽然RFL不能预测一个人是否有抑郁、自杀想法或自杀企图,但初次调查时拥有更多RFD的人在未来1年内更容易发生再次自杀的行为,且在未来2年内更容易抑郁或产生自杀的想法。

了解更多,请访问

来源:明升手机版(明升官网)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官网)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