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明升手机版科主任江山平教授团队通过深入描述了一组特殊人群的临床特征,提出一类疾病概念——变态反应性高癌胚抗原综合征(Allergic hyper-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syndrome),为部分高癌胚抗原人群的治疗指引了治疗方向。相关成果发表于《医疗注册手机版》(SAGE Open Medical Case Reports)。
作为临床上最常用的肿瘤标记物之一,癌胚抗原升高令不少人“谈‘癌’色变”。实际上,癌胚抗原升高也见于某些良性疾病,长期吸烟等生活习惯也可能影响癌胚抗原水平。国内有研究曾发现,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患者血清癌胚抗原水平的升高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呈正相关。对其他变应性疾病而言,血清癌胚抗原升高的原因尚未明确。
为了进一步揭开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升高的“神秘面纱”,江山平团队开展了一项研究,通过对一组特殊人群临床特征的深入研究,提出一类疾病概念——变态反应性高癌胚抗原综合征,并总结了相关诊断要点和诊疗建议。
记者了解到,在江山平团队筛选出的4例患者中,其中1位已于2015年总结发表注册手机版,随访至今超过了10年。而其余3例患者的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咳嗽,均有变应性鼻炎或鼻窦炎病史,且首次就诊时检查发现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总免疫球蛋白E(IgE)、癌胚抗原均异常升高,胸部CT表现为广泛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壁增厚或支气管闭塞所致局限性肺不张。在2例合并鼻息肉的患者中,鼻息肉活检病理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免疫荧光共定位显示,该2例患者鼻息肉和支气管组织中癌胚抗原均由嗜酸性粒细胞表达。”江山平介绍,这组患者具有以下的临床特征:一是均被诊断为过敏性疾病,不包括恶性肿瘤和感染性疾病;二是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3×109/L或病理学证实组织中明显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同时伴血清癌胚抗原>5.0ng/ml;三是,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病变被影像学或活检识别。
江山平团队对所有患者开展了不短于5年的随访跟踪,结果发现这些患者对口服糖皮质激素效果良好——呼吸道症状控制达标,影像学上肺部病变吸收好转,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癌胚抗原水平显著降低等。其中1例患者在停用口服激素后症状反复,恢复用药后再次得到缓解。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现感染性事件或肿瘤病变。
根据研究结果,江山平团队提出一类疾病概念——变态反应性高癌胚抗原综合征,并制定了以下诊断标准:反复发作的哮喘样症状;鼻息肉和/或肺部影像学异常;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伴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升高、活检组织病理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免疫荧光共定位显示嗜酸性粒细胞表达癌胚抗原;排除恶性肿瘤和感染;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江山平指出,“变态反应性高癌胚抗原综合征”疾病概念的提出,有益于临床管理同时存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血清癌胚抗原水平升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为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此类患者提供了理论依据。(来源: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 朱汉斌 黄睿)
相关论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