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ios/安卓/手机版app下载

明升体育app下载 - App Store

明升体育app

明升体育手机版

 
作者:孙琛辉 来源: 发布时间:2008-4-1 2:29:23
王伟:专业调整要遵循学科规律

 

王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展计划处副处长,学科/“211工程”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公布2007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本次公布的高校新设置或调整的1711个本科专业和3个明升手机版类专科专业、2个公安类专科专业,可自2008年开始招生,其专业名称、专业代码、修业年限、学位授予门类等均以公布的内容为准;同意撤销3个专业的有关高校在校学生要按原培养方案培养至毕业,并保证教学质量。
 
高校专业调整,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社会、市场对于热门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新增专业,多为热门或急需专业。撤销专业,高校给出的理由也与就业情况不佳有关。
 
那么,高校专业调整究竟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市场、政府与高校在专业调整中各自发挥怎样的作用,记者日前采访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王伟。
 
专业不断调整才有活力
 
记者:几乎每年都有高校对专业作出调整,请问您对于现存的专业设置怎么评价?
 
王伟:专业是社会需求和学校教育的结合点,学校对社会适应得怎样,要通过专业设置体现出来。计划经济时代,各校的专业设置均服从于计划安排,由于毕业生由国家统一分配,因此,学校的中心工作就是执行专业教学大纲。
 
进入市场经济后,国家取消了指令性的招生与就业计划,学校直接面向社会办学,这样专业设置是否对应社会需要就上升为首要的问题,尤其是在实行学生交费上学政策后,吸引生源、扩大招生则成为许多学校能否发展甚至是能否生存的关键,专业设置是关键中的关键。这就需要探讨在社会和行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动静结合的专业设置方法。
 
因此,现存的专业设置应该说是不断朝着适应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的方向发展,使学生有更宽的知识面,更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
 
记者:专业调整对于高校招生、师资、学生就业方面有哪些影响?
 
王伟:由于专业调整主要是结合社会的需求以及培养学生更宽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因此,高校通过专业调整在招生方面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从而吸引更多、更优秀的生源。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实现学校专业调整的前提条件,专业调整也能对师资队伍建设起促进作用。为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明升体育app、合理地调整专业并着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和素质,不断吸引高水平人才加盟,是推动学科向前发展的动力。
 
高校应高度重视专业调整,使专业发展与师资队伍建设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专业对口是满足学生就业要求的基本条件。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程度比较高的工作,而也有一些冷门专业的学生存在比较严重的就业问题。高校应加大调研力度,适时地调整专业方向,改革教育教学,培养基础好、能力强、口径宽、素质高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记者:高校进行专业调整应遵循什么原则?
 
王伟:在充分考虑学校的基础和资源可能,注重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具体来讲,主要应遵循以下四方面的原则。
 
第一,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专业调整必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应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行中长期预测,使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较宽的适应性。还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以适应未来一个时期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
 
第二,立足于自身优势和特色。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是提高学科专业适应性的一个必要条件,而具备足够办学资源和条件是提高学科专业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充分条件。社会需要的专业很多,但学校的资源和条件是有限的,学校应在自身能力范围内,扬长避短、培植优势、创建特色,以优势立足,以特色取胜。
 
第三,遵循学科专业发展规律,不断建设新学科专业。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既要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又要遵循学科专业内在的发展规律,达到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统一。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应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文化、科技发展为动力,在学科专业建设中不断寻求新学科专业的生长点,并使新学科专业尽快融入学校学科专业体系中去。
 
第四,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随着社会、经济、明升体育app技术的发展,各高校所承担的任务、自身的定位也会随之而发生变化。适时调整学科专业布局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
 
市场导向,政府引导,
 
发挥高校自主权
 
记者:政府在专业调整中应该发挥什么作用?
 
王伟:在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政府在一段时期内还需对高校学科专业的管理和建设负起责任。这种责任不应该是单纯地控制学科专业的设置,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支持、指导和调控,促使学校优明升手机科专业结构,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包括:
 
第一,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专业设置的自主权。现有的学科专业设置管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国家、省、部门的教育行政机构统一管理,审批程序繁复,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
 
近年来,国家开始逐步下放专业设置管理权力,允许一部分高校自主审定学科专业。这种放权将对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发展产生一种积极的引导,有利于学校集中力量形成自身的优势学科专业。国家应该充分发挥高校办学的自主权,有权自主审定学科专业的学校也应该从全局以及学校的基础和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地创建学校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
 
第二,制定宏观规划,加强办学指导。政府教育管理部门要从宏观上把握教育的发展方向,实施分类分层次指导,使各类型、各层次高等学校都能准确定位,健康有序地向前发展,各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高等学校的学科专业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也不能盲目地跟随一时的市场需求。对一些具有重大影响而又不可能通过市场调节的学科专业必须实行有效的保护。同时,应对传统专业进行适时的调整和改造,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第三,统筹规划学科专业的体系和布局。我国高校长期运行于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形成了对政府、对体制的依赖性。
 
目前高校尚未真正建立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因此,在下放高校专业设置管理权的同时,政府应统筹规划全国的学科专业体系和布局,进行宏观调控,促进学科专业结构优化,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促进文化、明升体育app、技术的发展。
 
记者:在专业设置中,应该如何平衡市场、高校、政府的关系?
 
王伟:市场作为人才的需求方,注重人才的实用性,要求高校提供专业对口的高素质人才;高校需要提高办学水平和规模效益,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政府希望高校能解决明升体育app技术和生产发展中的诸多实际问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社会与经济发展。
 
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学科专业发展的规划和管理,遵循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中作好人才需求预测和论证,不断改革教育教学,使人才培养的结构、数量和质量适应市场需求。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以充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同时,政府应扶植基础明升体育app发展,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为明升体育app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在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中,政府应明升体育app设置、适时调整,大力引导、严格监督和评估,确保各类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并能培养出更多的适应市场需求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简言之,三者的合理关系应该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政府明升体育app引导与监督;高校自主办学,充分发挥学科专业的优势和特色,培养出高质量的专门人才,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专业结构尚需再认识
 
记者:目前一些学校在作通识教育的努力,构建大学科体系,对于专业调整有什么影响?
 
王伟:随着明升体育app技术的不断进步,学科的发展经过了综合、分化阶段,适应现代明升体育app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趋势,进入了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阶段。学科的名称、内涵、组成都有了相当大的变动,有的称为“学科群”,学科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空前加强。一方面,学校通过宽口径、复合型人才培养,适应了科技发展现状,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对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另一方面,学科专业作为在高等教育口径对知识的划分,通过宽领域的人才培养,推动了学科的交叉,发掘了新的学科增长点,带来了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成果,进一步促进了明升体育app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记者:请您举例谈谈,随着学科的综合、分化,专业结构有哪些再调整?
 
王伟:以交通运输专业为例,按大类招生,实行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旨在培养适应交通运输发展需要的人才。由于交通运输工具的不同,在大类专业的基础上,又分化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城市轨道交通、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的规划设计部门,以及物流等专业方向,从而满足不同企事业单位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
 
记者:要发展高校的特色学科,是否应该保持某些特色学科专业较长一段时间不变?
 
王伟:明升体育app文化知识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学科专业体系是对教育领域划分的一种方式。明升体育app的划分方式对知识的发展能够起到促进作用,不适当的划分有可能对知识的发展带来束缚。
 
明升体育app文化知识有了合适的学科专业作为依托,能够促进其发展,使其内涵进一步丰富,当时机成熟、体系可能独立后,适时进行调整。因此,从学科专业体系调整的角度看,对特色学科专业的体系划分不能盲目紧跟所谓潮流的步伐,应将遵循学科发展规律、顺应高校人才培养实际、满足社会需求作为学科专业调整的指针,对特色学科专业的发展进行明升体育app决策。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手机版 一周手机版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