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关于大学治理的研究日益增加,但也有不少人对“大学治理”这一概念的内涵不甚了解,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常常把大学治理、管理与行政视为同一个问题,统称为“行政管理”。事实上,三者的内涵有很大的区别,不可混淆。
大学治理与治理结构
“治理”对应的英文词汇是governance。《英汉大词典》对它的解释是“统治,管理,控制,支配;统治方式,管理方法;统治权;管理权;被统治地位”。全球治理委员会将它界定为“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并概括了它的4个特征,即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博得斯顿笔下的“治理”:“一般是指在一个大型实体内的各单位之间进行权力与职能划分、各单位之间的沟通与控制方式及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处理。”G·哈曼则指出:“治理概念在广义上被用来指称高等教育系统和大学的组织方式、权力是如何分配和使用的以及高等教育系统和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这些解释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其实质是一样的。
任何一个国家的大学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外部,它们与政府部门、中介组织、公司企业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内部,管理人员、行政人员、教授、学生等等各自形成了具有不同利益诉求和职责使命的权力主体。
“大学治理”研究的就是大学各个利益相关群体之间的决策权配置问题,他们之间的决策权配置模式就是大学的治理结构。其中高校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决策权配置模式为高校的外部治理结构,高校内部各个权力主体之间的决策权配置模式为高校的内部治理结构。
大学治理结构是现代高等教育制度的核心。了解一所高校的治理结构,一方面需要了解谁(公共机构、私人机构或个人)是相关的权力主体,另一方面需要了解它们在有关的大学事务上有没有或者有多大的决策权。
大学行政与大学管理
在英语世界里,行政与管理是两个内涵各异的概念,其中“行政”对应的英文词汇是administration,“管理”对应的英文词汇是management。《英汉大词典》对management的解释是“管理,处理,经营;(企业、机关等的)管理人员,管理部门,经理部,资方;经营手腕,处事才能,手段,技巧;(武器、工具、机器等的)使用,运用,操纵;处置”。 administration本意主要是“行政”,尤其是指政府部门的行政。
在有些情况下,行政和管理的概念被作为同义词交叉使用,比如指制定目标、实施计划等。但在多数情况下,行政和管理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在工商管理文献中,行政通常是指从事常规的、限制性很强的工作,执行别人制定的政策;管理工作比行政工作更为重要、层次更高,包括制定工作目标、监督员工工作等等。在公共行政学领域对两者有着类似的解释,即“行政意味着执行确定的任务,与遵循指令有关,行政人员更多地关注行政过程和程序,而非目标完成的程度。而在通常情况下,管理则更多地要求达到目标并为此承担责任”。
大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层或管理团队的任务。进行战略规划、作出决策是大学管理的主要任务。因此大学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是战略管理、决策管理。大学行政则是指大学内部行政职能部门的行政行为,其主要任务是遵循学校的管理程序、执行学校管理层的决策。非人格性是大学行政的重要特征。
大学的良治、良管和良行
大学治理、管理和行政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大学的良治、良管和良行(good governance, good management and good administration, 也可以称为“3Gs”),主要衡量标准在于大学的治理、管理与行政是否符合效率、效益和经济性(efficiency, effectiveness and economy, “3Es”)要求。当然,尽管大学的治理、管理和行政行为都存在效益和效率问题,但它们对其效率和效益的衡量标准有很大差异。
治理强调不同权力主体之间决策权配置的合理性,相信合理的决策权配置模式有助于提高高校治理绩效。能够有效地降低甚至最小化各权力主体之间的交易成本的治理,就是良好的治理。管理则强调管理者在达成组织目标方面的主动性、创造性、有效性、可持续性,管理者的角色地位、创业能力和办学理念、管理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所大学的管理绩效。能够经过努力成功地提高一所大学学术实力和竞争力,使大学能够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即为良好的管理。良好行政的标准则要看一所大学的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能否不折不扣地执行学校管理层的各项决策,能否有效地维护学校的办事程序。
这里对大学治理、管理和行政效率、效益的强调并非忽略大学的基本组织特性。相反,大学的良治、良管和良行都是以能否有效地促使大学更好地履行其传承、创造和发展知识等学术使命为最终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