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10年海峡两岸土木工程与轨道交通学术研讨会在西南交通大学举行,数十名两岸专家围绕土木工程的地质灾害现象与防治对策展开交流和研讨。
会上,台湾土木水利工程学会两岸交流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荻薇表示,地质灾害不可避免,我们需要运用自身智慧总结经验教训,减少灾难的发生。他提出交通系统的防灾对策,希望建立多重性、替代性的交通体系,以及复合式的交通设施,并注重防灾与避难场所的结合。
张荻薇以桥梁为例指出,桥梁跨越河川、溪谷及水路等空间障碍,经常遭受泥石流、洪水、地震等侵扰,应通过土木工程的方法防灾减灾,重视场地选择和安全性评价,合理施工、正确使用、及时维护。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姚令侃指出,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地震烈度10度以上区域岩土体损伤严重,在震后降雨作用下极易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极震区是震后山地灾害成灾环境剧变区,也是震后山地灾害防治的重点区域,灾后重建工作宜缓。姚令侃表示,目前人类减轻地震灾害最有效的方法是提高建筑工程和基础设施的抗震防灾能力。
台湾土木水利工程学会理事林其璋强调,目前,地球活动进入了一个活跃期,在加强地震监测的同时,需对房屋建筑和基础设施的抗震能力进行全面普查和评估,将建筑的抗震加固摆在防灾减灾的首位。并对灾害链进行预测,制定防灾减灾应急预案。
本届海峡两岸土木工程与轨道交通学术研讨会由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台湾土木水利工程学会主办,西南交通大学承办。
(彭丽 陈秀梅)
《明升体育app时报》 (2010-11-04 A2 明升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