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申请撤销部分专业
与就业率关系不大
隔年招生、暂停招生,力度更大的就是直接撤销专业。“最近几年,江苏有少数本科高校向教育主管部门申请,撤销部分专业,停止招生。”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王兵告诉记者,2010年,苏州大学撤销动物明升体育app专业,河海大学撤销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今年,南京理工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也申请撤销。但记者也发现,学校撤销专业,就业率并非是唯一原因。
河海大学学生处有关人士透露,学校撤销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也并非这个专业就业率跟不上。相反,这个就业率很高,每年都在90%以上,但学校的师资一直跟不上,才会“忍痛割爱”撤销了这个专业。而南京理工大学学生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并非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招生,而是专升本的专业,取消这个专业和就业率并没有直接关联。
“高校的专业设置会考虑到很多因素。”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高蓓蕾介绍,除了市场需求外,高校还要综合考虑学校的学科发展方向,要办出学科特色。还有专家分析,高校在设置一个专业时,会考虑就业率,但是还会考虑师资、办学条件、实践场所等其他因素。
记者调查发现,高校申请撤销专业并非十分普遍,每年全国申请撤销专业的本科高校专业不会超过50个。以2010年为例,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度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中,撤销的专业仅25个。
“万金油”专业
都是行政审批的
然而,让各界异议的是,每一个本科专业的行政审批权都在教育部,换句话说,包括就业率连续两年低于60%的面临停招的专业,它们既是教育部自己审批通过的,又是将被教育部拿掉的。“十五”“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大扩张,本科高校迅速扩招,民办高校也异军突起。“招生人数增加,学校的专业也跟着
多了。”南京一所省属高校学生处处长介绍,高校每年都要上报一大堆新增专业,由教育部审批通过。有的学校最多一年新增了十多个专业。
单以2007年一年的专业审批结果来看,江苏48所高校就新增了176个专业,平均每所高校新增4个专业。而民办本科院校是新增专业的主力军,如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增加了电子信息明升体育app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等11个专业,江苏大学京江学院新增了制药工程、交通运输、药物制剂、工业工程等10个专业,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新增9个专业,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增加8个新专业。
2000年左右,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高校一窝蜂地开设法学、手机版学、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明升体育app与技术等专业,使得这些专业一度成为了考生家长追捧的热门专业,过量开设使得这些专业也就成为了“万金油”专业。“用句不客气的话说,这些专业只要是个学校都开。”
很快,“热门”专业职场遇冷,毕业生尝到了苦头。高分考进法律系,临近毕业时朱同学才发现,律师的理想遥不可及。朱同学是南京一所高校法律系2011年毕业生,当年这个专业很火,毕业了可以直接进法院、当律师。“法律专业确实不太好找工作。”朱同学告诉记者,现在各个学校都开设了这个专业,被大伙儿称为“万金油专业”。早在读书期间,他就知道,如果过不了“中华第一考”,找工作可就难了。大三那年,朱同学就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参加了司法考试,结果以十几分之差名落孙山。班里30多名学生也只有两个人通过。
法学专业毕业生多,但明确招这个专业的岗位可以用稀少来形容。即便是一些公司有法务岗位,也多半要招硕士生。最终,他在一家司法考试的培训机构工作。而班里大多数同学都没找到对口的单位,不少人当了文员,或是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专业生死挂钩就业率
导致就业率注水
七年前,教育部已提出就业率与大学专业的“生死”挂钩。但在熊丙奇看来,这一做法并没有有效改变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的问题,反而催生了高校就业率注水与造假。一些高校从“生计”出发,不但编造就业数据,还出现大学生“被就业”和“被要求就业”的乱象。其实,不同大学本应有不同办学定位,985高校、211高校这类院校,应该实施精英教育,以能力为导向培养学生,而职业教育学校则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如果都用就业率评价大学办学,无疑把所有学校都变为了“职业培训所”。
“由于市场需求随时在变动,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变化,盲目地跟从就业率来考评专业,很容易造成高校‘一哄而上’的情况。”河海大学就业办主任黄林楠认为,比如说计算机明升体育app与技术专业,最早几年就业很火,高校蜂拥增设这类专业,而前两年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波动很大,一下子跌到谷底,一度出现毕业生就业难。但从今年的形势来看,市场回暖,这类人才又开始供不应求。因为市场需求的波动大、变动快,高校的专业设置变动真的可能很难紧贴市场的脚步。
江苏省教育厅高教处有关人士则表示,高校办学要结合市场需求,但绝对不能完全听命于就业率,否则会造成很多问题。专业的热度反馈应该是在四年后,以短期内的热门效应来判断是否停招某些专业并不明升体育app。物流管理、动画等专业是近两年高校频繁新增的专业,现在就业需求量较大,但几年后,大量学生涌入人才市场,就业前景很难预估。
南京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高蓓蕾表示,高校应该在了解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坚持特色办学,利用现有教育资源打造实力较强及传统特色专业,而非过多强调“高就业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