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于1952年秋考入清华大学机械系就读。
1953年春在校田径运动会及北京市第一届学生运动会上获得400米及4×400米接力冠军,之后加入校田径队,每年都参加北京市高校运动会直至1958年。
体育丰富了我的大学生活,给了我健康的身体,使我终身受益。不仅如此,我还从一个学生运动员、体育爱好者转化为一个业余的体育工作者。在前后这50年的时间,我在清华与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不少清华体育历史的见证人。
南翔校长二三事
“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这句口号是蒋南翔校长1957年提出的,他和我们讨论时,我曾提出:“有人会说我身体很好,可以工作50年以上,也有人可能身体不好,做不到50年怎么办?”南翔校长风趣地说:那就加上两个前缀词,改为“争取至少为祖国工作50年”,身体好的应该“至少”,身体差的要“争取”。这正是南翔校长“各按步伐,共同前进”的思想在健康方面的体现。
1960年有一次校足球队与外校在钢院比赛,时间是星期日中午一点,球场上几乎没有观众,我们突然发现南翔校长来了,他很高兴地看完全场比赛,并和队员交谈,大家深受感动。
同样,每次校运动会开幕式结束后,不少校系领导纷纷离场,而南翔校长经常坐在台上一看就是半天。
他曾对我说:“以后要告诉各系主任,运动会要到场。坐在台上不要走,这样学生才会重视体育。”
他参加校领导体育锻炼小组活动,常常是第一个到场,这种以身作则、身教言教也是他一生工作作风的写照。
艾知生打篮球的辩证法
20世纪60年代是清华男子篮球队的鼎盛时期,曾获北京市比赛冠军,艾知生当时是校党委副书记还兼任篮球队领队。
每逢篮球队比赛,他不仅亲自到场助威,还经常参加赛前的准备会,讨论比赛的战略战术。
老艾与队员讨论时提出:一个队要发挥自己的长处,有自己的主要打法,但不能只有一种打法,否则对方重点防范,就很难取胜。
如“强攻篮下为主的队,必须要培养命中率高的中远投手,为拉开对方的防守创造强攻篮下的条件”。“以阵地战为主的要以快攻作为突袭手段”,“有身高优势的队必须配备灵活的小个队员穿针引线”,战术要灵活多变,用兵要虚虚实实,这也是辩证法在体育中的应用。
他的这种思维方法,引起队员很大兴趣,一时间,队内用辩证法指导打球的风气很盛。每次比赛必先从分析对手出发,知彼知己,有针对性地排兵布阵,发挥自己的长处。
对马老的回忆
马约翰是备受尊敬的长者,我们这些年轻人一开始不敢接近他,但时间长了、接触多了,便觉得他十分和蔼可亲。
1961年他80华诞,荣高棠同志、蒋南翔同志来校为他祝寿。当晚我们一群年轻人去胜因院他家贺喜,他在客厅中向我们传授了他自编的健身操后端出一大盆柿子请我们吃,并说他上午专门请马太太到照澜院买东西,但什么也买不到(当时是经济困难时期,食品十分匮乏),只买到这些柿子,但柿子营养很好,有利健康,大家多吃几个。
马老指导运动员训练,除了在技术上一丝不苟、亲自示范外,更着重在精神、意志品德方面教育我们。
记得一次他对我说:你是跑400米、800米的,(马老年轻时也是跑400米的)最重要的在开始冲刺后一定要鼓足气一冲到底,决不能中途松下来,不要回头看,也不要管别人是否追上来,这和做人做事一样,一定要勇往直前,坚持到底。这正是马老的“体育的转移价值理论”的精髓。
夏翔教授的跑表
夏翔是清华体育的又一位德高望重的元老级人物。他是全国田径界的权威,经常受聘担任全国或国际比赛的总裁判。
夏老对工作十分认真负责,每次运动会前他一定要召开全体裁判员会,讲解裁判规则,布置工作。
每次运动会他必定早一小时到达运动场检查场地器材,他当总裁判从不坐在主席台上观看,而是不停地在场内巡视。他自备一块瑞士跑表,从不借予任何人,重要决赛他必定亲自卡表。他曾和我说过:“总裁判的表和发令员的枪是最重要的工具,一定要亲自贴身保管好,才能不出差错。”
解放后他长期兼任北京市体委副主任,主持全市体育竞赛工作。他还担任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关心推动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工作,但他从不接受补助津贴,完全是无私奉献,包括用车,他从不公车私用,尽可能搭别人车,甚至坐公共汽车去市里开会。
快乐的田径队
田径队是代表队中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队。它不但奖牌得的最多,更出了不少优秀运动员,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代代相传。
20世纪60年代,蓬铁权、李作英跑完马拉松后满脸结满盐碱粉末,累得连电车都爬不上去(当时没有条件派车,只能坐公交车返回)。80年代陈钢赛完十项全能的最后一项1500米后,精疲力竭倒在地上爬不起来;孙勤在女子3000米比赛时一开始就被别的运动员踩掉一只跑鞋,她光着脚,流着血跑完全程。
训练虽然艰苦,但我们是快乐的,每天训练完洗澡后,大家在运动员食堂(当时在北饭厅每晚加两个鸡蛋或两根小香肠)边吃边交流训练心得,谈笑风生,疲劳顿失。
记得我和两个好朋友王兆钰(3000米、5000米冠军,当时的学生会副主席,毕业后是北京市粮食建筑设计院院长)、马纪龙(100米、200米冠军,留英博士,后在中信公司工作并兼任欧美同学会副会长)每次重大比赛结束后,为了互致慰问和补充营养,总要相约到照澜院的小饭铺点一份滑蛋牛肉、红烧排骨撮一顿,算是最大的享受。这种深厚的友谊和欢乐的聚会一直延续到50年后的今天。
(作者系清华大学1957届学生)
《明升体育app时报》 (2011-05-09 A2 明升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