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采访)
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
我上去就是具体介绍一下我们家父母职业,介绍一下家庭情况,家庭的收入情况,当时说完之后也没什么,下来之后感觉到不好,毕竟那属于极度隐私的事,出书面申请,那样会更好一点。
解说:
在沈阳大学的采访中,记者也找到了工商管理学院的相关负责人,负责人表示这个环节是对贫困生的认定,因为认定需要分三个等级,而且有一定的名额限制,为公平减少造假,他们就采取了这种演讲的方式。实际上面对这样一种形式负责相关工作的同学,心情也是十分难受,他们甚至想办法来干扰这样一种做法。
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学生:
我们作为投票的这些人觉得这件事情特别残忍,因为每个人都需要这几千块钱,来完成自己的学业。但是要选出那么几个来,才拿到这些钱,我就告诉大家把票都写成一样的,能够把票数拉的近一点,就近一点,我们私底下是有这种方式反抗的。
董倩:
为了拿到助学金就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进行演讲,要自证贫穷,虽然说学校方面也一再说我们进行的不能说是演讲,应该说是在班集体内部进行摸情况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都说将将心比心,如果换了您对这样的一种方式,站在讲台上跟同学们诉说自己的家庭贫困情况,您又会怎么想呢?我们也做了一个调查,这是来自央视手机版和搜狐一起进行的调查,那么好,我们可以看一下结果是什么?有人,有67.5%认为,这样的一种方式是当众揭伤疤,伤害了学生的隐私和自尊,但是也注意到也有26%的人认为,比穷并没有伤害到自尊,为了获得帮助就应该有面对的勇气,应该说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一种看法,其实接下来我们想关注这样三个关键词,一个是年龄,一个是个性,一个是背景。首先来说年龄,这个岁数的大学生20岁左右,应该说是自尊心最强的时候,他们一方面需要这笔钱,我说的是贫困大学生。另外一方面他们也需要保护自己这种来自贫困家庭这样的一种自尊心,他们想保护自己的这点隐私,但是在这样的一种评选的措施底下,他们只能做出二选一,对他们来说实在是有点不公平。
再来说个性,坦率的说,来自贫困家庭的大学生都有着比较倔强的性格,那么这种性格的大学生都是不服输,他们并不愿意过多在同学面前去提及自己这样的一个贫困的家世,这一点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
再来看第三个就是背景,应该说贫困并不是罪过,它可以去砥砺人的成长,但是贫困也不应该成为一个标签,在整个大学的过程中始终去伴随着他们。好了,如果我们结合这三方面来看用演讲的方式去获得助学金的话,应该说这并不是一种雪中送炭的方式,而确切的说是给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在伤口上撒了一把盐。那么我们再来看看,这是院方贫困生资格认定工作相关负责人,他们有这样的一个解释,他们说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一直是学院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力争要做到三公,公平、公正、公开,认定标准是申请学生提交贫困认定材料,然后贫困生分为特殊贫困,特殊困难,困难,还有一般困难三个等级,每个等级的人数都是有定额的,所以学院才想出一个公平的方式进行认定。通过这样的一种演讲的方式,我们看公开是真做到了,因为让每个学生都在说自己的家庭到底有多贫困,但是公正和公平是不是真能做到呢?因为演讲这种方式主要的是用说这种表现形式来进行的,而说那么穷,家境贫寒的学生不一定会讲,而会讲的学生又不见得是贫困,因此这种方式应该说也不是特别明升体育app的一种方式。
那好了,现在学校认识到这样的一个问题,马上着手就要进行修改,在这里我们要稍稍进行一点点的提醒,希望这种修改不包括修理,因为向媒体反应这样的一件事的那名学生,现在已经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恐怕他最需要的是来自学校的理解还有关心。
好了,沈阳大学用评比的方式来决定谁来接受资助,以及资助的多少,这的确是有些不妥,但这是孤立吗?当我们回顾过去几年的时候,发现这样的一种情况是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学校,以不同的方式在上演着,我们继续关注。
解说:
看到沈阳大学演讲比穷的手机版,也让一些网友想到了自己的经历,想起大一的时候,我们班同学在工字楼那个教室轮流上讲台上去哭穷,太伤自尊了。我们班也是这样的,非得让同学边哭边讲,为什么班主任不自己去家访呢?
徐州某高校学生 小高:
当时在我们班开个班会,说谁家里有比较困难的到前面讲一下,气氛比较尴尬,有的同学觉得,现在的90后都要面子,有点不自在,有一个讲了一半都不愿意讲了。
解说:
今天华西都市报城市读本也报道了一则助学金评选的手机版,报道称在四川广安的一家技术学院,家庭困难的学生如果想申请助学金,就必须要参加一个主题征文活动,并以此作为评选助学金的前提条件,这就是10月14日,这家技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系官方网站发出的通知,征文活动的主题是“助学、筑梦、铸人”。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小张:
把征文和贫困助学金混合在一起的话,这就是一个弊端了。有的家里面贫困的学生,但是因为各方面的条件限制,他没有这方面的文采,如果这个活动没有参加成功的话,那么他就得不到这笔助学金了。
解说:
今天在被媒体报道之后,该学院的一名负责人又表示说,这个通知是表述失误,他们并不是强迫征文,还是本着自愿的原则。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系 吴主任:
管理人员的过失,我们已经要求把它纠正过来了,不要这种方式,只有参加(征文)才可以得(助学金),不是这样的。我们就是鼓励学生,把自己奋斗的青春张扬一下,其实我们就相当于布置了一个作业。
解说:
虽然该系主任说不强迫征文,但是对于申请助学金的学生来说,不写的话还是担心丧失资格。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 小李:
这些征文写得还是挺积极的,还是挺好的。个人觉得其实没必要,因为毕竟想写就写,怎么能有规定每个人必须要写,每个人写的不一定是自己,有的真实,有可能会写其他的。
解说:
小李说,征文展现自家的贫困他还是觉得不好意思,我们了解到“助学、筑梦,造人”主题征文活动已经在全国高校中开展了几届,评选出的优秀文章都要公开,很多征文中都不把作者对自家困境的细节展示。吴主任进一步解释说,该校的助学金评选征文只是辅助条件,他们还是有程序的。
吴主任:
要根据贫困生的档案里面,表现出来他的这个情况,要评定学生是否是真的贫困,评定了之后根据他的家庭情况来进行档次的划分的。
解说:
这位学院负责人还透露了一个信息,助学金的评选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国家规定的名额是20%,而他们学院有1500人,现在接到的助学金申请书就有700、800份,占到了一半。按照通知明天是交征文的最后期限,截至今天下午,他们已经收到了100多份征文。
董倩:
同学们的疑问是非常合理的,为什么我申请一个助学金还要写篇征文?为什么要设置这么一个全体?尽管两个学校都在纷纷的作出解释,比如前一个学校说了,我这个讲演是一个内部情况的说明,那么第二个学校也说,我这个征文并不是强制性的,但是坦率的说,两个学校这样的一种方式都是让助学金从一种叫做单纯的基本权利,变成了一个揭伤疤的竞争,也许有人会说,并不是所有的贫困的学生都认为这种方式不好,也许有的学生认为这样一种方式就是来激励自己面对困难的一种选择,那我们也看到了这样的一种观点,是在明升官网青年报,它在2006年时候的一篇文章就有这样的一种描述。你看演讲前一夜,许多贫困生辗转难眠。一位贫困生说,想到父母为供我读书放下尊严,到处借钱的凄凉,我这点面子算什么。第二天演讲完以后,他们中的一些人说感觉轻松多了。其中一位还说,我现在是大学生了,心态应该成熟,应该坦然面对困难,并且自己去克服。那么主任、教授说,当他们走上讲台,开口说话的时候,就是他们克服自卑,正视困难,迈出的第一步。尽管报道中在描述学生说,这是战争自己自卑的一种方式,但是这个槛还是要迈的,为什么非要迈这个槛呢?接下来我们来连线一下一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员的副院长熊丙奇,熊院长您曾经做过关于贫困大学生的这种调研,您感觉来自贫寒家庭的这些大学生,到了学校之后,愿意被贴上贫困生这样的一种标签吗?
21世纪教育研究员副院长 熊丙奇:
应该这样讲,虽然不是说所有的学生都反对这种贴标签的做法,但是研究发现,还是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是反对这种做法的,而且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这个贫困家庭的学生,他的内向、自卑、还有比较敏感的情况是更加严重一些,因此我们帮困的时候不是帮困部分的学生,而是要注意所有的贫困学生。如果我们帮困的过程中伤害到了贫困学生,然后导致他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他没有迈过这个槛,反而出现了更严重问题的话,那实际上就把一个有爱心的行为变成是适得其反了,本身来讲这个贫困确实是一个学生的隐私,那如果说我们把它揭开了,这也是造成了学生的尊严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