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东西,对于有些人来说只是为了活着,并没有什么乐趣;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吃东西早已不只是为了满足生理需求,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味蕾,如果能在文化享受、休闲娱乐和身份标榜方面实现附加满足就再好不过了。
而那些层出不穷的“网红”食物,正好满足了这些需求。
“网红”奶茶大排队
世界上很多国家有喝茶的传统,但没有任何一个能和明升官网“叫板”。无论是在茶叶的种植、生产,还是在饮茶文化上,明升官网都可以称之为茶的国家。
遗憾的是,对于当今年轻人来说,传统的饮茶方式似乎太过“隆重”,他们更喜欢喝星巴克咖啡,甚至是咖啡店里用茶包冲出来的茶。他们喜欢快速、新颖,喜欢宣告自己与老一代人是不同的。
但最近却有两家奶茶店成功“逆袭”,以自己的方式,让茶成为年轻人心中的第一“网红”。不得不提的就是喜茶,这是一家诞生于广东江门的奶茶店。最初叫“皇茶”,在中山、佛山、惠州等二三线城市发展。2015年进入广州,2016年进入深圳。2016年初改名“喜茶”。
虽然售卖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茶,但是这家新概念的奶茶店却是大排长龙。在广州、深圳登陆后每天都有很多人排队,等待时间大多都在半小时左右。在接受了知名投资机构IDG的投资后,喜茶2017年进入上海,3月全面爆红,排队两三个小时才能品尝到,火爆程度超出想象。
记者采访了曾在上海专门排队购买喜茶的张娟,她表示自己和老公排了大概两个多小时买到,一个人限购3杯,俩人一下就买了六杯。“老公最喜欢的是‘芝士玉露茶后’。味道挺清新的,清清淡淡,加上芝士的醇厚,口感和味道都不错。我最喜欢的是‘超级水果绿妍’,里面有苹果、柠檬、百香果、草莓、橙子等几种水果,还配了一个长勺子方便吃。茶香加上各种水果,挺好喝的。”
为了喝口茶,值得排队两个多小时吗?
“这个值不值看你怎么想了。因为本来心理期待就比较高,所以要说喝完‘哇,超级棒’那有点儿困难,不过也不会大失所望。重要的当然是拍照发朋友圈了,从名字到LOGO设计都挺好的,透明杯子上那个喝茶的小人儿特别萌。事实上我发了朋友圈之后,的确获得各种赞。”
如果北京开了喜茶还会再去排队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张娟表示:“再排两个小时还是算了,不过等热潮过去,排队没那么夸张的话我还是会买的,口味真心不错。对于不爱喝咖啡的人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网红”食物这个大IP
有如此热烈的需求,“网红”食物自然也拉动了一批衍生“产品”。首先诞生的自然是“黄牛”,奶茶代购们甚至明码标价:排队1分钟,在餐品原价基础上加价5角;有的“黄牛”则根据地段,每杯代购直接要价80到100元,相当于原价两倍甚至三倍的价格。
对于一买十几杯的“黄牛”,顾客自然怨声载道,喜茶也更新规则,限定每个号码的购买杯数。
其次,当然是一大波舆论跟进。有从商业角度剖析“90后”创业的,也有展示店铺创意及装修风格的。最特别的还有视频分析配方,并教网友自制的,记者无法确认这是否是内部员工泄密,但就网友反馈来看,味道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在采访中,北京姑娘张菁向《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记者讲述了这么一件趣事,她说:“我没喝过喜茶和一点点奶茶,不过我吃过秋栗香的栗子。那是真好吃,跟一般炒栗子完全不一样。栗子个儿小,甜糯清香。排队也需要半个多小时,不过好玩儿的是有近路可抄:你可以去旁边咖啡店点咖啡,然后跟店员说想买几包栗子,这样就能先买到了。现在是不是还这样不清楚了,但这种捆绑销售的方式挺有意思。”
背后的心理学秘密
有文章分析认为,上海这座城市本来就有排队的文化,对吃颇有讲究,而且对“老字号”执念很强。喜茶虽然是新生品牌,但是匹黑马、牌子硬,必然会引发消费者排队一试的决心,所以喜茶才排队到如此夸张。
突破吃的层面,愿意排大队还因为人们的好奇心:这么多人排这么长的队,这东西得多好吃啊?特别是随着社交媒体日益发达,能吃到喝到“网红”食物,那是绝对值得骄傲的一件事情。别人都喝了,我没喝到,那绝对不可以。
从经济层面来考量,因为排队这种花费时间的行为,让原本简单的一杯饮料获取了几倍于其价格的价值。但总结来看,排队也可以是一种硬需求,可以用来刷存在感,彰显自己的“潮人”地位。这背后隐藏哪些深层心理原因呢?
《明升官网明升体育app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包大英,她分析说,其实心甘情愿排大队,其背后隐藏的是人们的从众心理。“人都会追求安全感,而且是我跟大多数人一样了,那我就安全了。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个问题,如果大多数人都错了那也愿意。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人都错了,我们可以共同去承担这个错了的后果。但事实上并不会,风险和损失最后还是由自己来承担的,但是人们还是会这样去想,因为侥幸心理。”
“此外,人都相信经验,当没有这个经验时,你看到大家都在做这件事情,自然会判断这件事情是可信的。”包大英提示,这个心理其实也可以引申到当代年轻人的婚恋问题中去。“大家觉得女孩三十岁不结婚好像就很‘危险’,但事实上这个标准答案本身也不知道是谁定的。只是因为大家都这么说,所以它就是标准答案,但最后应该怎么选择,只能听从自己内心的召唤。”
那么,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才能不盲目从众呢?
包大英表示:“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案就是,永远都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跟随别人,即使你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也不意味着你有承担这个选择的能力。所以能够独立承担后果,也是一个人很重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