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出现要分“大战”?答案非常简单,“分”的功能太强大了。可以肯定地说,过分依赖分数评判学生的做法如果不加以改变,要分现象就不可能彻底消除。
眼下正值大学期末考试,某报以《“我最怕期末”:一名大学教师的焦虑》为题,痛陈某教师面对学生使出各种招数要分而产生的内心焦虑。应该说,这种期末焦虑不是他一个人独有,在高校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一般而言,手机版报道都有一定的放大效应。原本未受关注或关注度不高的事情,经媒体传播后强化了公众的认知。虽然我并不认为学生要分现象真的如该媒体所报道的那样“硝烟弥漫”,但此风不可长,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坚决制止。因为,在这场要分大战中,没有真正的赢家。
学校里曾流行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岁月荏苒,万事俱变,但分数依然是学生的命根,而考试却不再是老师督促、逼迫学生学习的杀手锏,反而催化了束手无策、无可奈何的期末焦虑。这是因为,虽然过了几十年,以考试论高低、拿分数评输赢、用小数点后若干位做取舍的竞争法则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只是学生获取高分的方法和途径,不再是依靠“头悬梁”“锥刺股”,甚至不再想着怎么变换花样在考试中作弊,而是变成了直接向老师要分,并且由秘密变成公开、由软磨成了硬泡。
为什么会出现要分“大战”?答案非常简单,“分”的功能太强大了。转专业看分、评优看分、入党看分、保研看分、出国深造看分,能不能拿到毕业证还要看分。不但校内看,校外招聘、出国留学时,分数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过了多少年后,翻开学籍档案看看,分数依然是评判的重要标准。可以肯定地说,过分依赖分数评判学生的做法如果不加以改变,要分的现象就不可能彻底消除。
为什么要分“大战”越战越勇?谁在为要分推波助澜?
要分的起因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风气不正有关。平时不思学习,不认真、不刻苦学习,考试后再求老师“高抬贵手”。要分现象的滋生和某些老师教风不严、私下放水有关。一是责任心不强,二是怕得罪学生,三是担心影响自己的前途。怕麻烦,怕惹火烧身,怕要求严了选课人数少,怕分数低了学生给自己打分也低。我看到有学生在网上放言“老师给我多少分,就能活到多少岁”。在多种压力下,一些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不良风气。
要分现象的蔓延也和学校管理滞后有关。应该指出,要分现象虽然引起了一定的关注,但在管理上并未及时制定有效的应对措施,出台相应的政策,没有像对待考试作弊那样的硬手腕。其原因在于认识不到位,对要分现象没有明确的定性,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其结果是,不但要分的学生如愿以偿,而且影响了原本不想要分的学生,为后来的学生做了坏示范。
另外,要分的扩散与社会风气的影响有关。因赶不上高铁就打电话给铁路公安“稍等我一下,我20分钟就到”这类匪夷所思的事情,逾越法律底线、道德底线、安全底线的事情屡屡发生,影响了学生的自我认知、是非判断和行为规范。
要分“大战”,学生不是赢家。即便是得到了一个较高的分数,但没有学到应有的知识、掌握必要的本领,还沾染了不良习气,给自己留下了污点。要分“大战”,教师不是赢家,且有悖职业道德,有损教师形象,有失老师风范。虽然暂时得到了一些学生的点赞,但有可能会害了学生一生。要分“大战”,学校也不是赢家。降低了培养的质量,形成了不良的生态,还败坏了自己的名声。
因此,对于要分现象,要坚决说不,给要分的行为及早定性,到底算不算作弊应有个权威的说法,并从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入手堵住漏洞,给教师严格管理的“尚方宝剑”。还要加大正面教育力度,通过培育良好学风,在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积极建立多元化的、更加明升体育app合理的评判学生的标准和办法,摒弃畸形的、单一的评价标准,改变只以分数论英雄的局面。另外,改革现有的考试和评分办法,给要分和放水设置关卡,亦是当务之急。对于学生而言,要端正学风,树立要真才实学、不要虚假的分数,靠个人的努力、不靠别人的施舍的思想。
特别应该汲取的教训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定要及时加以研究和解决,而不能听之任之、任其泛滥,若等到形成负面舆论才采取行动,就太被动了,那样的话要分现象还会死灰复燃。
(作者系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高校手机版与文化传播研究会理事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