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ivergence of duplicate genes in exon–intron structure”的文章,揭示了重复基因结构分化机制及其对生物进化的重要性。相关研究成果公布在美国《国家明升体育app院院刊》(PNAS)杂志上。
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系统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孔宏智研究员,其主要研究方向是被子植物花的进化发育遗传学、核基因家族和调控网络的进化以及植物系统发育和分子生物地理学研究。该研究得到国家科技部和国家自然明升体育app基金委的资助。
基因的重复和分化为生物的演化提供了原材料。重复基因的分化可以发生在调控区或者编码区。发生在编码区的、能够导致功能分化的突变大体上分为两类,即非同义替换和内含子-外显子结构变化,前者导致同源位点上的氨基酸替换,后者则引起氨基酸的插入和缺失。作为点突变的一种方式,非同义替换的机制、速度和后果都已比较清楚。但是,相对而言,人们对内含子-外显子结构分化的研究尚不深入。
继2007和2009年发现内含子-外显子结构分化对重复基因分化的贡献之后,在新文章中孔宏智研究组人员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深入分析612对重复基因(即旁系同源基因)和300对非重复基因(即直系同源基因),该研究组不但再次确认了内含子-外显子结构分化在重复基因分化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而且发现了导致结构分化的三类主要机制(即插入/缺失、外显子化/假外显子化和外显子/内含子获得/丢失)发生的频率及其对结构和功能分化的作用各不相同。
有意思的是,与分化时间大致相当的非重复基因相比,重复基因经历和积累了明显更多的结构分化,说明结构分化对重复基因分化的贡献更大,是导致新功能和新基因快速产生的主要原因。
该研究对于理解基因进化的基本式样以及新功能、新基因和新性状产生的分子机制等基本生物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来源:生物通 何嫱)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